零五文档网 - www.lwzxt.com 2024年05月11日 15:28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五篇(2022年)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8 10:2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五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五篇(2022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设计示例

    1.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2、使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学习习惯。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地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想说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编故事。

    教学准备:

    说话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经学过一则故事,它讲的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事情,有谁记得吗?(学生齐说)

    有谁还能把这个故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指名学生说,其他的学生可以作适当的补充)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讲完,大家认为怎么样?(揭示我们今天的作文题目:狐狸和乌鸦(续写))

    二、指导

    1、简要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清楚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板书:狐狸狡猾

    乌鸦爱听奉承的话)

    2、出示练习提供的材料,指名学生读。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3、学生自由读材料,思考:乌鸦一直很后悔,它会想些什么呢?假设你就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对待狐狸呢?

    4、学生交流讨论以上的问题,教师行间指导。

    5、集体交流:你认为故事的结尾会是这样的?指名学生回答,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讨论故事的结局有几种情况:

    (1)乌鸦再次被骗了;

    (2)乌鸦没有被骗到,狐狸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3)乌鸦想出好的方法惩治了狡猾的狐狸。

    6、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及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我们的故事中,乌鸦始终不能张开嘴,如果张开了嘴,它的肉就没有了;如果没有被骗的话,也要想出合理的方法,毕竟狐狸很狡猾;若是狐狸惩治了狐狸的话,也要想出合理的方法,因为乌鸦没有狐狸大。

    7、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每小组分成三个部分讨论、交流。

    8、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和学生一起点拨。

    9、学生将想到的内容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说

    (2)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指出对方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拟稿、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再次强调作文要求

    1、想象合理,符合故事的情节;

    2、用词准确;

    3、语句通顺、连贯。

    学生继续修改作文、誊写(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

    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多开心呀!

    教学反思

    《秋游》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课文,这篇课文生动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需要,安排了几处小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天空的美景时,我先将课文“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绵羊,有时像几只白兔。”中的“。”改成“……”引导学生朗读比较,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眼尖的孩子们立刻发现了,找出了标点符号的不同。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把它改成了“……”?你想说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因为天上的白云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样子。”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变来变去,还可能有别的形状呢!”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躺在草地上,看一看白云,你还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白云有时像一只可爱的白兔,有时像一头威武的狮子。”“几朵白云有时像胖胖的娃娃,有时像圆圆的苹果。”“几朵白云有时像好吃的棉花糖,有时像老爷爷的拐杖。”

    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有一个重要的句式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以前在教学时,我总是让孩子们自己说,因此他们的思路也很局限,仅仅想到体育课和联欢活动时的情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我寻找了几处画面:美术课上、课间活动时、大扫除时、公园里……让孩子们先看着图说,有了图画的引导,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还想到了很多图上没有的内容,有的说:“天上的白云各种各样,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长鼻子大象,有的像凶猛的大老虎。”有的说:“小弟弟搭的积木真有趣,有的像飞机,有的像大山,有的像房子。”有的说:“菜场上的人真多,有的卖鱼,有的买肉,有的买青菜。”

    两次小小的练笔,让我感受到课堂中我们应做有心人,要精心选择练笔点,为学生的练笔铺设桥梁,这样孩子们的读写能力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火车

    洗衣服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

    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 www..com 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推荐访问:小学二年级 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