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文档网 - www.lwzxt.com 2024年05月15日 15:20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八年级历史教案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8 10:4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历史教案6篇

    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八年级历史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八年级历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

    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感到耻辱,义愤填膺,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

    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和同学们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 篇二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篇三

    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课内探究学习

    三、课后巩固提升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概况),开国大典盛况,x藏和平解放。2、能力目标: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旧对比分析)。3、情感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要增强责任感。三、教材分析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x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x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x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x藏和平解放。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方法,自学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视等,对x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五、教学方法

    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及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对比研究法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

    2、广西起义

    3、文学社共进会

    4、君主专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四、随堂演练

    1、A2、C3、C4、A5、D6、C7、C8、C

    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精神,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网络平台教学法:知识容量大。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问题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4、讲述和竞答法:讲述历史小故事和问题竞答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按小组收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各小组抽签分别准备)。

    2、教师提出思考题:20世纪中国有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个思考题是各个小组都要准备的,并且要尽量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名称等查找资料的途径。

    4、学生课前明确分工,选出组长、发言人,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照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组内交流,以便于上课时,能快捷调出所用资料;同时,要设计多种表达方式来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编演历史剧小品。

    5、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及播放电影片断《辛亥风云》。

    设问:同学们知道孙中山的哪些事迹?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国父”?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故事擂台:

    学生活动:组内指定专人讲述、专人协助播放图片、多媒体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第一组:讲述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孙中山弃医从政的故事。

    (教师点评:这些史实说明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树立了胸怀大勇的风范)

    第二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讲述“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故事,讲述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等。

    (教师点评:这体现了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

    第三组: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义的故事。

    (一边播放武昌起义的录象,一边讲述起义中的历史情节,烘托气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网络展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让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圈出来。

    第四组:中华民国建立的故事,如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统帝退位等。

    在讲故事时,教师要着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最先采取武装斗争的革命方式——资产阶级革命

    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或问: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学生要参与表达,要注意交流过多或过少的不足。)

    引导学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可用表格、图示或列举法)。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

    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

    1905年,创立同盟会

    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问题竞答

    孙中山的名字从何而来?孙中山弃医从文值得吗?什么事件使孙中山意识到救中国只能用武力-清朝?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同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当时孙中山几岁?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面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什么年?中华民国是哪年成立?哪年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民国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谁?中华民国-了什么政权?它又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何关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加以小结和点评:

    1、组织规模、领导机构、政治纲领、机关刊物等方面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愈挫愈奋,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武昌起义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强调这里的独立是指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

    4、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组织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帝国主义再也无力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它为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辛亥革命说成功,也行;说失败,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也没有实现,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的。

    3、课堂小结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以此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准备: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二、爆发:武昌起义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六、评价

    本课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大容量资料的优势,向学生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各种历史材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组对辛亥革命的看法,能很好地解决难点。

    七、教学自我反思

    第一,历史学习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第二,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会使学生更贴近历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八年级历史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八年级 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6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