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文档网 - www.lwzxt.com 2024年05月03日 22:09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4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04 11:05:07

    篇一: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功能是事物特有属性的外在作用。

      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熊斗寅先生提出:

      体育的功能应当分为本质功能和非本质功能(一般功能)。

      本质功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属性;非本质功能是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时所发生的作用。

      以往的教材平行并列体育的多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强身健体(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功能。

      健身最能反映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和属性,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的功能

      5、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一)教养功能

      教养是指教和养两个方面,即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育功能

      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情操、美感等。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个体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

      (四)美育的功能

      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涵。著名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论断。

      学校体育的价值:

      张岱年认为,“价值具有两重含义,亦即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价值的基本含义是能满足一定的需要,这是功用价值;价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其本身具有优异的特性,这是内在价值”。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和评价就产生了价值观。“从哲学意义上理解,所谓价值观是指人在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用以支配人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人的态度和行为指向的观念”。鉴于价值观在人的态度和行为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价值观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不同视域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职业、经济、政治、政策、道德、教育、知识、生育、工作,甚至还有时间等许多方面。当然,体育价值观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从对价值和价值观的认识出发,也不难理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性,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甚至还会影响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此,体育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我国体育价值观研究述评

      1.1.体育价值观概念的界定

      目前,体育界对于体育价值观尚无十分统一的界定,下面按时间先后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界定。刘德佩认为,人们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评价的总和即是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唐宏贵认为,“体育价值观

      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来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观念”。陈琦等认为,“体育价值观是对体育价值及体育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也就是对体育与主体(个体、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特定关系的根本认识,包括体育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的认识,同时,还包括对主体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以及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特定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从上述几种界定不难看出,尽管文字表述各不相同,但学者们对体育价值观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是以主体的自身需要为标准去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评价和判断。

      1.2.体育价值观研究涉及的领域

      1).社会体育领域的体育价值观研究。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唐宏贵[4]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首先要建立起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需要相适应的体育价值观念系统。在现代人的体育价值观念系统中,对体育行为起重要作用并需继续强化的体育价值观念有:体育强身价值观、体育延寿价值观、体育消费价值观、体育生活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等。”苗治文、秦椿林研究表明:“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价值目标与动机在本次调查中排序前几项依次是:增进健康和强壮体力;散心解闷和消闲娱乐;和朋友同伴交流;学生时代养成的习惯;提高运动能力;精神情绪修养和改善等。”学者们还对不同人群的体育价值观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包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农民体育价值观、女性体育价值观、老年人体育价值观以及不同地区居民的体育价值观等。虽然不同人群的体育价值观不尽相同,但对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和调节心理的价值几乎都有共识。目前,在社会体育领域有关体育价值观的系统专题研究还很少,许多有关体育价值观的研究都只是其他调研内容的一个部分。

      2).竞技体育领域的体育价值观。我国曾推行以竞技体育带动大众体育发展的战略。在一定意义上,竞技体育在体育事业中具有着龙头的作用。有人形容竞技体育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但在其光环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污垢——体育社会问题,诸如兴奋剂问题、运动员资格作弊问题、球场暴力问题、假球黑哨问题等。如果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比作天平的两端,过分强调一端,势必会忽略另一端。曹春宇、周爱光认为,“体育的政治工具价值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不应该是体育的本质价值的体现。体育应该更多关注和体现运动者的自我价值取向和价值需要”。苗治文、秦椿林认为,“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过分强调体育的政治任务,使其政治属性过于突出,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是坚持‘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的思想,国家也在实践‘奥运争光计划’。”陈琦等认为,“从竞技体育层面看,倡导体育的休闲价值观有利于更新竞技体育发展的理念,克服过分追求功利的倾向,淡化‘金牌至上’的唯金牌意识,引导国民更多地注重体育运动的过程,而以‘平常心’来看待竞

      技体育竞赛的结果。”

      3).学校体育领域的体育价值观。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倪欣认为,“由手段论体育价值观向目的论体育价值观的转变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这种转变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片生机。”谭兆风、伍天慧认为,“在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念上,突出了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点,使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学校体育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并使学校体育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充。”李可兴、黄晓丽认为,“学校体育价值观是对学校体育总体价值的认识,是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具体选择。我们应确立学校体育的目的,将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育价值观变迁的研究

      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特定的历史时期就会产生特定的体育价值观。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在广泛倡导以人为本及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氛围中,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与计划

      经济体制时期或与更远的历史时期相比都会有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刘德佩[3]研究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同代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和同一时期两代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差异。谭华、李奎川从“体格——人格——国格”的脉络阐述了20世纪中国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郭春娥、周绍忠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价值观的转向与定位。曹春宇、周爱光从人文主义视野审视了体育价值观的嬗变,认为“体育应该走出工具价值取向的历史怪圈,弘扬人的主体性,体现人的主体价值需要,实现人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的根本价值目的”。陈琦等阐述了我国体育价值观从“生物体育观”到“人文体育观”的嬗变过程,认为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人本化;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从注重科学价值向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价值取向转变;注重“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统一的体育价值取向。从

      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体育价值观嬗变的背后,是社会发展和变迁背景下人们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深化,也是人们对于人自身意义的深刻领悟。而这正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4.主导体育价值观的初步探索

      如果体育价值观是一个体系性的存在,则主导体育价值观处于其核心地位,类似于文化范畴中的“主文化”。目前,体育界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主导体育价值观。宋亨国[13](2006)以价值观一般原理作为理论依据,较详细地论述了主导体育价值观的地位、功能,以及在我国确立的基本原则等。陈琦等[5]认为,“在新世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人文体育观为主导价值观,多元体育价值观并存的状况”。

      2.我国体育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

      2.1.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深入研究体育价值观的变迁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之型的重大转变,当社会的根本特征发生变化时,社会转型就开始了”。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保守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变,并伴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如果我们

      再放大视野,会发现不仅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世界也处于转型期。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格局也在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甚至影响到整个价值观体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理告诉我们,体育价值观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研究体育价值观的变迁应该关注社会变迁,并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嬗变的。从目前体育价值观变迁的研究文献来看,多是抽象思辨性的,是基于一定的理论视野或者基于体育的本质而进行的主观定义,尚缺乏社会变迁背景的有力支撑。社会转型期变革的不仅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这一宏观背景下体育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和影响因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此外,社会学的功能除了描述、解释外,另一个

      重要功能就是预测,对于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未来体育价值观的变化趋势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对影响体育价值观的因素应进行实证研究

      解释社会现象是社会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通过现象达到对其内在本质的认识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借鉴其他学科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初步推断,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因素应该是多层次、多元的,既有宏观、中观、微观的,也有主观、客观的;既有社会、单位的,也有家庭和个人的。那么,在如此复杂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在人们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影响最大,哪些次之,是需要进行实证研究的。这里所说的实证研究,不等同于一般的经验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实证研究是一个科学、有效的范式,它的创始人是孔德。实证研究首先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对其进行操作化,然后必须经过具体的实践调查,数据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归纳出研究结论,进行理论升华。在实证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

      2.3.借鉴其他学科价值观的研究

      价值观是一个体系性的存在,是人们对各种社会存在的主观理解和评定,因此包罗万象。各社会存在之间彼此依存,于是各类价值观

      之间也必然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也不能只局限于体育领域,应该拓宽视野,放眼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进展。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价值观研究的视角、方法、技术、成果等许多方面。在研究视角方面,如有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社会分层、WTO以至网络效应等诸多角度;在研究方法方面,如有学者用模糊数学方法中的多级估量法研究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此来探索价值观研究的新方法[15];在研究技术方面,如职业价值观研究中有许多知名度比较高的问卷和量表,包括明尼苏达重要性问卷(MIQ)、高登的职业价值观量表(OVI)、塞普尔的工作价值观量表等(WVI);在研究成果方面可参考借鉴的则更为广泛,可以说许多学科的价值观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导价值观的研究成

      果,还是其他领域的价值观研究成果(如大学生价值观、职业、政治、经济价值观等),都十分值得借鉴。只要能取其精要,扬其价值新议,定能为体育价值观的深入研究找到一些线索,激发一些灵感,从而促使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4.开拓体育价值观体系及主导体育价值观的研究

      体育是一个多元的、系统的社会现象,体育价值观也应该属于体系性的存在。当前,体育界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虽然涉及到体育的诸领域,但似乎显得有些零散,缺乏系统性,更缺乏有关体育价值观体系的研究。体育价值观体系的研究涉及到几个问题,如体育价值观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处于其核心地位的主导体育价值观。一般认为,价值观包括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两个层次,社会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社会价值观即是主导价值观。“把握一个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把握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念,从主导价值观念的沉浮中可以掌握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动向”。因此,主导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在研究主导体育价值观时,无疑应了解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如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建包括三个努力方向:即经济价值、日常生活价值和社会理想价值。还有学者认为,当

      代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我国体育界已经开始关注主导体育价值观,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在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的时候,在体育价值观多元并存的形势下,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及对其他体育价值观具有统慑功能的主导体育价值观值得深入探索。

      2.5.社会分层是体育价值观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阶层的客观存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传统阶层的衰弱,一些阶层出现瓦解和重组,新兴阶层的产生,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等等,一种新型社会结构逐渐形成”[18]。中国社会已由传统的“两

      个阶级一个阶层”逐渐演变为当今的十大社会阶层和五大社会经济等级。社会分层研究中有代表性而且得到广泛认同的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和五大社会经济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底层)。从阶层的划分标准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理可以推断,人们由于客观的社会阶层差异相应地也会产生阶层意识、身份认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别。于是从理论上讲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价值观应该是有差异的。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研究体育价值观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其一,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价值观,包括他们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变迁及未来趋势;其二,比较各社会阶层之间体育价值观的异同,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价值观,也可比较同一社会阶层不同时期的体育价值观;其三,对影响不同社会阶层体育价值观的因素进行研究。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研究体育价值观不仅有利于体育大众化的推进和体育人口的增长,也能为我国体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

      考。

    篇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奥林匹克文化》跨专业选修课期末论文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2008年12月23日

      目

      录

      前

      言………………………………………………………………………………2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2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3(一)方向性………………………………………………………………………………3(二)校园性………………………………………………………………………………3(三)实践性……………………………………………………………………………3(四)高屡次性………………………………………………………………………………3(五)开放性………………………………………………………………………………3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3(一)教育价值………………………………………………………………………………3(二)传播价值………………………………………………………………………………4(三)娱乐价值……………………………………………………………………………4(四)社会价值………………………………………………………………………………4(五)调试价值………………………………………………………………………………4四、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4(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4(二)体育文化节,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之………………………………………5(三)体育文化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6(四)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6五、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途径……………………………………………………6(一)物质环境建设……………………………………………………………(二)教育环境建设……………………………………………………………(三)精神环境建设……………………………………………………………7结束语……………………………………………………………………………8参考文献……………………………………………………………………………题目: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壁垒”,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推进校园精神文嘲建设,抵制伪科学的渗透,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建设;

      前

      言:大学作为文化教育单位,它的一切课外物质的、精神的文化活动都可以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校园体育文化对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

      校园体育文化。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方向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人才。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决定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方向,因此,高校体育必须按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去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开展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大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健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使校园体育文化朝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校园性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具有校园性才是校园体育文化特殊性的核心所在,它对于社会文化和其它校园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校园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文化。另外,它又是多元性的,可以分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校园体育行为构成的制度文化等等。校园体育又是弥散性的,它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形式,使它所包括的内容广泛地散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当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

      (三)实践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与校园文化结合的,它应当表现体育的本质特性即实践性。此外,学生时期是人生“好动”的阶段,亲身体验的欲望强烈。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为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各样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在实践中体验体育的乐趣、价值、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精神。这种实践性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高屡次性

      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决定了体育文化建设的品位高、欣赏水平高、理性认识高、情感高尚、消费意识强、活动设计标准高等,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创新性,要敢于突破常规,扩展体育文化活动的范围,提高体育活动的档次,满足大学生体育文化的需求,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和休闲方式。

      (五)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是由高校体育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由于高校体育处于一个崭新的“学习化社会”,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依赖性减小,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增多,社会体育形态、管理方式开始进入校园,学生的体育倾向开始流向社会,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愈渐突出。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必须与这种开放性相适应,建设具有我国高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暗示性和渗透性。这种教育形式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它是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规则,规范的行为,严密的组织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使参加者和观赏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各种各样的体育场馆、设施等物质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并使之逐渐内化为行为、习惯、意识的教育过程。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总之,校园体育文化所产生的效应,无疑会使学校成员自觉地将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激励、进取、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

      (二)传播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价值表现在体育思想传播、体育文化意识传播、体育氛围和感染力传播、体育行为传播等。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影响力大、扩散力强、信息接受快的特点,科学体育思想、观念、意识、行为的传播,是体育文化建设一项重要的任务。任何伪科学的都是与体育文化建设格格不入的。法轮功以所谓的健身为理由,借宣扬“真善忍”进行精神控制,鼓动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扰动人心,不断掀起事端,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只有提倡积极的健身活动,识别伪体育伪科学真面目,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才能有效发挥体育文化的传播价值。

      (三)娱乐价值

      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教化”功能,而且要“重视、教诲与娱乐携手并进”,使师生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余,脑力、体力、心理得到放松与调适才能适应和胜任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校园体育文化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大凡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好,他们的体育场馆及设备也比较齐全。正因为如此,良好的体育场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在紧张学习之余的闲暇去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置身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无疑会达到放松肌体、缓解紧张、欢悦身心的目的,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四)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将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个体在求学、深造的过程中.除了获取各种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依靠学校各课程教学与学校、社会、家庭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配合。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对个体社会化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中遵循的优胜劣态的原则,公平竞争的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与开拓的能力,都使生活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个体有意无意地实现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社会要求之间实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达到了社会化的目的。

      (五)调试价值

      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阈、教师与教师之问、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学生与管理人员,以及专业之间、年级之间、区域之间等存在着明显的“壁垒”;又由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使这种“壁垒”所造成的弊端显得越来越突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调试器”,它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扩展校园内交往的空间,增加情感沟通的渠道,加强相互接触的机会,打开许多封闭的“壁垒”,从而增加交往的频率,改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都会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传承、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也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大舞台。有了校园体育文化,就营造出教育的氛围,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人们了生活的质量。

      (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

      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精神,其魅力就深藏在体育文化的底蕴之中。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文化活动。

      为数不少的高校通过体育文化的营造对校风、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如三峡大学,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状况、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气象,促进了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大学生能培养成为集知识与技能,智慧与体魄为一体的全面型人才。

      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弘扬“诚信,奋斗,进取、创新”的办学精神,对提升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中体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形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文化节,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今举办体育文化节,已成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高校“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系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来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由于体育节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体育文化节,使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在这种热烈而激情的文化氛围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除此,让师生们树立新的体育理念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举办体育文化节的宗旨之一。

      浙江海洋学院首届体育文化节中提出了“以体育凝聚人,以体育促五育,以体育广交友,以体育促质量,以体育争声誉”的体育文化节宗旨。浙江大学第四届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以“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为宗旨。“体育与文化并举,体格与人格并重”是体育文化节的永恒主题。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就会收获一种成果。”所以,学校体育节这一学生自己的节日将会成为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领域内成功实践的典范。

      (三)体育文化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精神境界、人格品位乃至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念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与关怀,只为自己的名誉地位忙得不亦乐乎。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

      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渐被“才”的训练所取代。与此同时,对人自身的培养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由于忽视人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如一些掌握高科技的人,由于素质上的缺陷,个性畸形发展,导致精神空虚,人格堕落,甚至异化为“经济动物”、“智能强盗”,高科技犯罪严重的扰乱着社会秩序。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科学教育人文化,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许多著名大学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试图加以改造,采取的必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许多人都认为现今中国的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缺乏诚信、缺乏人文关怀。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无知和对生命的漠视,以及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有人提出“净化心理、提高德商、健全心商”是高等教育任务刻不容缓的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更应该具有社会公德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和品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富有社会竞争力的群体。

      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去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四)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黑龙江大学衣俊卿校长在谈到校园体育文化时说:“体育给文化启蒙带来很多东西,体育比赛中自由发挥的创造精神、挑战生理极限的挑战精神、服从团队和裁判的规则意识都是现代人最重要的文化素质。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从事体育运动还是观看体育比赛,都会对人有启发作用。文化校园建设是将课堂教学和其他方面融合起来,构成全方位育人和文化启蒙,而体育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体育及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总之,体育对振奋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构建素质教育的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课程环境、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体育文化

      建设是置根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它包括物质环境、教育环境、精神环境的建设。

      (一)物质环境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场馆、器材、设备的建设,这些物质环境不但要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应有文化底蕴。在建设时就应考虑到它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包括位置、格调、布局、造型、空间等因素,使之与整个校园文化相呼应.另外,体育的物质环境建设还要考虑对体育文化内涵的体现,如体育雕塑、体育画面、场地围墙的色调及其搭配等等。

      (二)教育环境的建设

      1、扩展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渠道,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趋向、体育风气、体育道德规范、体育行为、体育思想。近些年体育教育的内涵显著的变化,其特征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带动着新的教育模式发生的变化,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不同特点的体育模式群的形成,创新理论、合作理论、情景理论、和谐理论、主体理论等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校体育带来的许多新的观念,使得学校体育思想内涵更加丰富。

      2、开展余暇体育活动

      余暇体育是在一种体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宣泄等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大学生余暇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而进行的多样的、自由的、情感的、符合意愿的课外体育活动,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情感性的特点。余暇体育活动的渠道包括:积极建立健身网络,通过学生体协、专题讲座、课外指导、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高校现有的校园网为大学生余暇体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高校体育要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合理开放体育场馆,尽可能的通过各种俱乐部开展余暇体育活动,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体育、广场体育等大众健身活动,成为社会体育的指导员,成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支持者。

      3、活跃体育组织建立各种大学生体育组织,如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体育代表队,培养体育骨干和爱好者,培养一批热心的球迷和支持者。通过开展体育科技专题讲座、体育沙龙、体育评论,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活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真正的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参与的主体,通过建立大学生体育组织,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4、利用校园网,建立体育网页,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服务支持。首先抓好教学内容信息开发,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其次建立网上俱乐部、多煤体教室及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问,开设校园通讯、体育赛事、院校交流、体育培训、消费指南

      体育欣赏、体育康复、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还可以运用网上电子邮件,与大学生进行体育交流,或者建立网上的光盘塔,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方式。

      5、举办体育活动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开展校际间、院系间、年级间、班级间的体育交流;也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开展联赛、友谊赛、邀请赛等体育活动;还可以举办体育节、纪念日、纪念活动等开展体育活动,又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特点,开展命名性的活动.如“主体杯、希望杯、创新杯、快乐杯等比赛。

      6、抓好早操工作

      早操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良好生活制度.强化行为规范和体育行为习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抓好早操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建立管理机制、制定制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精神环境建设

      精神环境建设主要指校园内体育氛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行为规范及良好的体育

      习惯等方面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中物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精神环境的建设,物质环境建设是精神环境建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作为大学生特殊的“生活圈”,它将成为解开人际交往的心理防线,对建筑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现代教育理|奁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除了学校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把隐性课程教育看作是与学校正规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课程论的角度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具有的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意义,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教育活动和自发的学习活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良好的体育风气的形成;有利于优化学校体育

      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校风、校貌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云太.齿轮功邪教的本质及治理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宋和平.论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J].谓南师专学报,1999,(5):42—44.[3]汪伟信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论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3):105—108[4]贾爱萍等.试论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1—4.[5]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M]武汉: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6]史华楠等.校园文化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3.

    篇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作者:史燕作者机构:南京财经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46出版物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149-151页主题词:高校;体育文化;功能;价值摘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教育功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具有凝聚功能、扬弃的功能、创造性的功能、平衡与协调的功能和社会辐射功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具有健身、娱乐性价值、知识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传播性价值、科学性和思想性价值和美育性和道德认同性价值。

    篇四: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从教养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参与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社会学角度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体育,显示出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赋予了体育以新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从四各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结构及特征。第二部是介绍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第三部分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价值;

      对策

      目

      录

      一、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3(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3(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3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4(一)教育价值

      ..................................................5(二)激励价值

      ..................................................5(三)增进体质健康

      ..............................................5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分析..................................5(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5(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识局限性

      ............................6(三)缺乏政策引导

      ..............................................6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6(一)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

      ......................6(二)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

      ..............7(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8(四)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8结语................................................................8参考文献............................................................一、简述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的交叉点,它既是校园文化主要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体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对于丰富校园的课余生活、正确引导在校师生的价值观、增强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校学生的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有着很多的版本。杨文轩、曲宗湖在《课余体育新视野》中将校园体育文化定义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任塘珂、周明华则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指一间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养成并流传的带有连续性、普遍性并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的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着浓厚体育特色氛围气息的环境,它是以校园作为空间基础的,以师生员工为共同参与的主体的,以体育活动为手段的,以各种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是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一种文化形式。

      结借助学者张岱年老师的观点,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在校园范围内发生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以校园为空间,师生员工所共同采取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信奉的体育精神的总和。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保持校园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完整性,并具有强

      大功能的内在依据,它同时又决定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校园体育文化构成要素的研究者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但却有着各不相同的要素组合方式,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结构。

      本文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结构,和相对开放的系统。它同样由四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体育物质方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满足主体,也是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了设施、器材、体育装备及各种体育形态等。第二是体育制度方面,指对体育有规范作用的学校的各种体育的法规、条例,学校制定的有关体育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各种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等,它们对于在一定范围内对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育行为,有着一定的强制性,除此之外,还包括学校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部等体育类社团组织(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方面是关键,对于其它的三个方面起着联系作用,它是校园体育文化系统中最具权威的因素,并规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性质。第三是体育行为方面,指师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用约定的方式形成的体育行为规范,主要是用体育习惯来体现,另外还包括体育风尚、体育情趣等。第四是体育精神方面,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体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其中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的价值观念。它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展起来的。早年毛泽东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是载知识之车?,德智皆寄予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所谓体育的价值即健全的人格,分四育,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因此体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育文化的价值就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来,体育文化的价值不存在于直接提高物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而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和审美素质。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教育价值、激励价值、增进体制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校园体育文化对建设校园文化的价值等。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校园,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校园的每一个人。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最终目标中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主要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训练、竞技比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使得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变的有意义。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直都是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主体,获得摄取“传道、授业、解惑”和“训练、健体、获知”这一文化价值的人生意蕴的全面的体验。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体育文化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并为创造和发展人类优秀体育文化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激励价值

      体育的激励价值常常表现在人的精神、信仰和情感情绪的爆发。体育的剧烈对抗和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许多因素能刺激人的情感,而使人心理平衡发生变化。积极的影响能使人得到满足,振奋人心,而消极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颓丧、气愤情绪。无论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辉煌,还是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的历史性的突破,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广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三)增进体质健康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有着健康体魄的人。今天,人们享受着工业文明创造的日益优越的物质生活。脑力劳动的增加、体力活动的减少、长期伏案学习所导致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已得到蓬勃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而且能保持清醒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使自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提高,呼吸功能增强,对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能防治疾病,延缓衰老。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存的问题分析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都是重视文化学科的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文化建设,甚至有些学校的体育课,都被其他的学科占用,或者是上体育课,自由活动等等问题,致使学生体质下降。

      (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识局限性

      近二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与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的重要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校园体育文化深层次的认识还微乎其微。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缺少了学校的政策优势。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由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复杂的、有机的开放的文化系统。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只是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认为是多办上几会体育竞赛,在比赛中获得更多奖牌。这一认识的局限结果,只是对校园体育文化在形式上的重视,反而忽略了体育在精神层面的文化,特别是隐性的体育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构建,这一认识局限,也导致了对体育文化建设的困难性、长期性估计不足,系统性认识不够,从而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无法向高层次、纵深化的方向发展,也最终导致了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简单化和弱化。

      (三)缺乏政策引导

      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会自发产生,需要通过行政力量来引发。宏观上,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要在国家进行政策引导的前提下开展。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是决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微观上,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受到学校自身在管理,财政等相关政策上的扶植与引导力度的影响。如果学校有建设其校园体育文化的愿望,却无法在保障校园体育固有属性和功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做出特色性,针对性等的调整,那么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就毫干章义。

      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管理者要更新观念,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

      新中国成立

      50多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体育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保障作用。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一些校园体育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要求,因此,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高校的体育制度,用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确保校园体育文化的整合顺利进行。

      由于受“重文轻武”传统文化思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真正确立校园体育的合理地位,这种现象就算在高等学府中也不罕见。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中央国提出了加强进行素质教育,并强调了校园体育活动在学生素质的教育中所处的基础地位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己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学校要构建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是要贯彻落实各种体育法规,改边管理手段和更新管理理念,并依据本校具体的情况,有的放矢的制定有关的政策和实行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

      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在现在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考试评分为主。尽管研究对象在某些方面的边革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比如利用体育俱乐部进行教学活动,专业技术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单一的量化评价已开始向综合评价过渡,但真正的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校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仍不够理想。

      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应采用打破年级、班级的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育方式,倡导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改变阶段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实施整体评价和考核。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整个的受阶段始终如一地坚持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参与。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地位,忽略学生在上课时的主要地位,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意愿,容易使出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学与教的兴趣、动机、意向总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无论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还是技能的增加,又或者是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在体育课的教学的心理环境中默默地进行,其中心理环境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总量、接受程度以及集体的情绪,这种心理环境在同学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体育教学利用设施以及场地的变化,创造协调、合理、适合运动、有创意项目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最佳情绪,达到最好的心理效应。

      (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的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他们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政决策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学校中主管体育方面的领导应当采取经常和体育教师开研讨会,并身体力行的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组织阅读体育方面的文献等方式以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改变他们的办学思路。利用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经验,做出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的行政决策,有了学校主管领导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提倡,为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提供保正。

      (四)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体育教研部应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的主管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档案,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也应当建立档案。这些制度除了教育部下发的学生课堂常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外,还应当把学校体育的教学活动、运动场馆、运动器材、竞技比赛管理等都制度化,并且保证严格实施,有效进行,进一步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些规章制度,由他律过渡为自律。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广泛开展,运动水平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体育锻炼不仅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更是个体追求幸福生活的大事,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在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利用高校资源,积极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运动健身价值,激励价值,体育教育价值,人文价值,竞技和竞争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徐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1:94-99.

      [2]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2:70-73+89.[3]龚建林.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223-226.[4]梁培根,蒋琴华.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96.[5]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9:105-108.[6]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8:19-22.[7]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03:91-93+96.[8]傅强,金林群.校园体育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在机制[J].体育学刊,2014,01:73-76.[9]胥万兵.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7:83-85.[10]梁培根,林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5:83-85.[11]何文涛.校园体育文化对和谐校园构建的作用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2-75.[12]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9:1177-1178+1184.[13]张天峰.试论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隐性课程价值——以隐性课程的课程、文化要素为切入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2-95.[14]张红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对策探析[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5:117-119.[15]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06:81+168.

    推荐访问: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有哪些方面 价值 校园 有哪些

    Top